近年,有色陜建持續開展“師帶徒”技能工匠團隊建設工作,通過師徒結對、制定計劃、因材施教、定期培訓等一系列措施,在取得成效的同時凸顯出了一批優秀的師徒隊伍。業務精湛、責任心強的骨干師傅帶領著積極好學、勇于創新的徒弟們鞏固專業知識,傳授工作經驗,共同成長,不僅增強了職工間的信任和交流,也形成了良好的團隊氛圍,進一步提高職工凝聚力、向心力和創造力。現將優秀的師徒學習體會作以展播,歡迎廣大職工學習交流。
師傅:公司總工程師 孫旭軍
師帶徒工作旨在發現、鍛煉、培養并造就青年人才。身為導師,我深感重任在肩,不僅要成為年輕人在專業領域的引路人,更要成為他們工作中的知心益友,全方位、深層次地發揮“傳、幫、帶”的關鍵作用。在持續的交流與學習中,青年員工能夠迅速適應工作環境,提升專業技能,希望能盡快成長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干,為有色陜建的高質量發展筑牢堅實的人才根基。
徒弟:技術質量中心技術主管 李靜遠
參與師帶徒計劃以來,在師傅的耐心指導下,本著“缺什么、學什么、練什么”的原則,順利完成了第一年的學習計劃,從基礎入門逐步邁向綜合鞏固,每一步都走得扎實而堅定。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中,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,更深刻體會到優良工作作風和嚴謹的工作態度的重要性。在今后的學習、工作中,我將以師傅為榜樣,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。
師傅:財務部副經理 藺媛
師徒傳承的核心,在于以無盡的耐心細致地傳授寶貴的經驗,從而激發徒弟內在的無限潛力。這個過程不僅是簡單的技能傳授,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與共鳴。通過日復一日的悉心指導,徒弟逐漸從最初的“會做”階段,穩步提升至“做好”的境界;從最初的“跟隨”模仿,逐步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、勇于“引領”的佼佼者。這是對我們師徒雙方責任與擔當的深刻體現,也賦予了傳承以深遠的意義。
徒弟:財務部會計 方茹夢
作為公司“師帶徒”培養模式的直接受益者,我很榮幸能遇到藺媛師傅這樣的良師益友。在師傅的悉心指導下,我不僅系統地將理論知識融入日常實踐,更關鍵的是,師傅以豐富的經驗、嚴謹的態度和無私的分享,手把手教我跨越了從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的鴻溝。使我能夠更自信、更精準地處理工作中的實際問題。師傅對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深深感染了我,促使我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,不辜負師傅的傾囊相授和組織的培養。
師傅:有色研發大廈項目部項目總工 張剛剛
能夠成為“師帶徒”團隊建設的一名師傅,我感到很榮幸,也是公司對我專業技術及工作能力的肯定。我們以研發大廈項目為實踐戰場,圍繞基坑工程、結構防水、鋼筋施工等核心環節,共同探索技術管理的深度與精度。指導過程亦是反思與精進,我通過梳理碎片化經驗來解答徒弟對規范落地的困惑,在提升個人工作自信與管理思維日的同時,更拓寬了我的技術視野。
徒弟:有色研發大廈項目部技術員 孫岳
技術管理的精髓在于化繁為簡——通過多層次的技術交底、細化要求、分解難題,這是貫穿始終的核心方法論。正是跟隨師傅在現場進行一次次圖紙與實物的對照校驗中,深刻領悟到技術管理一旦脫離現場,便是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在師傅的鼓勵和同事的協助下,我通過參與BIM技術應用向QC成果的轉化,提升了技術整合能力,更點燃了創新熱情。
師傅:大有工程公司項目經理 李龍
施工行業的特殊性在于,很多知識藏在“書本之外”:圖紙上的幾條線可能對應著現場復雜的管線排布,規范里的一句話可能暗含著極端天氣下的應對智慧……這些“隱性知識”,單靠新人自學可能會走彎路,甚至會因經驗不足埋下安全或質量隱患。“師帶徒”工作恰恰為企業培養人才搭建了一座“捷徑橋”:通過手把手帶教,將十幾年的實戰經驗拆解成可復制的方法,讓徒弟在項目現場中快速運用成長,既避免了經驗斷層,又讓企業的技術沉淀得以延續。
徒弟:十二工程公司技術主管 羅星橋
師傅總說,“怕吃苦的人干不了這行。”。在施工一線,他對照施工圖紙講解細節,讓我明白“設計是骨架,施工是血肉”的道理;他的悉心指導,讓我認識到施工不是機械執行,而是理論與實踐、規范與經驗的動態平衡;炎夏酷暑中,師傅帶領我全程緊盯關鍵節點施工,通過學習使我掌握施工技術,也教會我更好地和項目各方順暢溝通并高效合作。在此衷心感謝師傅的傾囊相授,也感謝企業為我們搭建的成長平臺。
“師帶徒”工作不僅是技能的傳遞,更是精神的傳承、情感的紐帶。我們相信,通過這種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,各類人才將在不斷的傳承與發展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,為企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動力。